期刊简介

               本刊及时报道国内外分子医学新技术、新知识和新进展,集前瞻性、权威性、专业性于一身的学术期刊,是我国第一份以分子诊断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正规科技学术期刊,也是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的学术园地和交流平台,成为我国分子诊断与治疗研究领域工作者在学术上走向世界的桥梁。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中山大学

主办单位: 中山大学

出版部门: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4-6929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44-1656/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2009

出版地区 广东

出版地区 广东

订购价格 228.00

杂志荣誉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首页>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 杂志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
  • 主管单位:中山大学
  • 主办单位:中山大学
  • 国际刊号:1674-6929
  • 国内刊号:44-1656/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期刊收录: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2016年第1期文章
  • 血清GPC3在中国人群和国外人群诊断原发性肝癌的价值:一项基于meta分析的比较研究

    目的通过meta分析探讨血清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lypican-3,GPC3)在中国人群和国外人群诊断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HCC)的价值,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中国生物医学、PubMed、OvidLippincottWilliams&Wilkins、CochraneLibrary等数据库获取国内外关于GPC3肝癌诊断价值的相关文献.......

    作者:银一臻;徐伟文 刊期: 2016- 01

  • 29例男性乳腺癌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2月至2013年12月本院收治的29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模型分析男性乳腺癌的生存情况.结果本组5年生存率为47.9%,2年生存率为81.2%.单因素分析示手术方式(P=0.026)、腋窝淋巴结转移(P=0.010)和肿瘤分期(P<0.001)影响患者预后.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示肿瘤分期(P=......

    作者:韩娜;王晓稼 刊期: 2016- 01

  • 乌海市3918例女性HPV基因分型结果的分析

    目的探讨内蒙古乌海地区妇女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情况及各亚型的分布.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至2015年5月在我院妇科就诊的女性患者3918例,采用PCR+导流杂交法对其宫颈脱落细胞进行21种HPV基因型检测的结果.结果3918例样本中阳性1957例,感染率为49.95%,21种亚型均有检出.HPV16(12.81%)、HPV52(8.65%)、H......

    作者:武燕红;吕伟;郑海燕;王珍;裴刘成 刊期: 2016- 01

  • 采用ERIC-PCR与PFGE分析鲍曼不动杆菌基因型和同源性并对比方法学差异

    目的比较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gelelectrophoresis,PFGE)与肠杆菌科基因间重复序列聚合酶链式反应(enterobacterialrepetitiveintergenicconsensus-polymerasechainreaction,ERIC-PCR)检测鲍曼不动杆菌同源性的结果差异.方法分别采用PFGE和ERIC-PCR对我院院内分离的43株鲍曼不动杆菌进行......

    作者:闻海丰;冯忠军;秦瑾;于文静 刊期: 2016- 01

  • 4R22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对肺癌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

    目的探索4R22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逆转肺癌细胞(耐顺铂阿霉素细胞株A549/Adr)多药耐药的能力.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4R22修饰的紫杉醇脂质体(4R22-1iposome-paclitaxel,4R22-LP-PTX);通过马尔文粒径、电位仪测试脂质体的物理性能,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4R22-LP-PTX在普通A549和耐药的A549/Adr细胞中诱导凋亡的能力和转染能力;通过MTT法测试4R22......

    作者:周毅;王赫;朱丽娜 刊期: 2016- 01

  • 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2例围绝经期功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34例患者采取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疗程6个月;对照组28例患者采取口服炔诺酮治疗,持续6个疗程.于治疗前后定时检测患者5项血清内分泌水平,并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血红蛋白值和子宫内膜厚度.结果米非司酮治疗组的有效率显著高于炔诺酮组的有效率(P<0.05,97.06%vs82.14%);实验组治疗后的促卵泡生成素(......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 01

  • 三种实验室检测方法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应用

    目的探讨EB病毒-DNA(Epstein-Barrvirus-deoxyribonucleicacid,EBV-DNA)载量、EB病毒(Epstein-Barrvirus,EBV)抗CA-IgM(IgMtoEpstein-Barrviralcapsidantigens,CA-IgM)及异型淋巴细胞计数在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mononucleosis,IM)中的诊断意义.方......

    作者:邓坤仪;彭建明;范汉恭;杨海霞;吴键卓 刊期: 2016- 01

  •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的方法原理及应用

    常规的转录组分析方法通常需要103个细胞,所以无法揭示单个细胞之间基因表达的异质性,也难以对诸如早期胚胎及异质性的组织干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等极少量细胞进行分析,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出现为此提供了有效的研究工具.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是在单细胞水平对全转录组进行扩增与测序的一项新技术.本文主要就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的操作方法、应用成果以及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翔;浦春;武其文 刊期: 2016- 01

  • 低密度粒细胞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病理生理作用

    疾病期增强活化异常的中性粒细胞可能导致组织损伤和异常免疫应答.近报道了一种中性粒细胞亚群,即从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lupuserythematosus,SLE)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部分分离出的低密度粒细胞(low-densitygranulocytes,LDGs).LDGs的表型和功能不同于循环中性粒细胞,其具有促炎性和致病性功能,包括内皮细胞毒性和合成干扰素-Ⅰ的能力.此外,LDGs......

    作者:周丽彬;周剑涛;丁海峰 刊期: 2016- 01

  • CD-DST技术:为肿瘤细胞量“身”定药

    肿瘤原代细胞三维立体培养法药敏检测技术(collagengeldroplet-embeddedculturedrugsensitivitytest,CD-DST)是一种先进的体外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方法,相对于其它方法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比如细胞用量少、简便快速等.自该法建立以来,大量基于此平台的临床研究便陆续开展起来,主要针对一些常见的恶性肿瘤,如大肠癌、乳腺癌等.大量研究证实,CD-DST技术的......

    作者:徐伟;李文迪;邓天颖;张志高;杜红延 刊期: 2016- 01